不貧血也要注重補鐵
作為女人,你是否經常出現無精打采、早上不想起床而晚上又輾轉難眠、情緒易波動、記憶力減退、注意力不集中等癥狀呢?如果回答“是”,那么,你已患上“主婦綜合癥”了!
據美國學者研究,在25-50歲育齡婦女中,約有40%-60%的人出現上述癥狀,故稱之為“主婦綜合癥”。該癥在平時月經紊亂、月經量多、經期長;多次妊娠、人工流產的婦女中尤為多見。
那么,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?研究發(fā)現,這些看似類同貧血癥狀,經過檢測卻常常無明顯貧血,僅顯示血清鐵偏低。補充足量鐵劑后,上述癥狀可顯著改善。如此看來,都是缺鐵惹的禍。
鐵,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,在血液中負責攜帶氧氣供應全身細胞及器官組織。鐵缺乏分為三個階段:當機體對鐵的需求與供給失衡,導致體內貯存鐵耗盡,此為缺鐵的階段;繼之紅細胞內鐵缺乏,具體表現為體內缺鐵性紅細胞生成,此為缺鐵的第二階段;終就會導致缺鐵性貧血,表現為缺鐵引起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及其他異常,此為缺鐵的第三階段。
前兩個階段又稱為“隱性缺鐵”階段。這是因為,當身體出現鐵缺乏,但尚未構成貧血時,通過檢測血紅蛋白的方法是難以查出鐵缺失的。因此,專家建議除了進行血常規(guī)檢測外,還應進行血清鐵蛋白檢測,以預防貧血的發(fā)生。因為血清鐵蛋白測定是用于診斷缺鐵性貧血、檢查體內鐵缺乏的靈敏的指標。而且隨著鐵儲備的日益短缺,當發(fā)展為可以確診的第三個階段,即缺鐵性貧血時,鐵缺乏已對機體多項功能造成危害。
鐵缺乏癥是全球性的營養(yǎng)缺乏癥之一,全球共有20多億人口不同程度缺鐵。其中,以育齡期婦女、孕婦、幼兒及兒童為易高發(fā)人群。當人體缺鐵時,會造成頭暈、免疫力低下、失眠多夢、四肢乏力、畏寒怕冷等多種不良反應,影響工作和生活。尤其,對孕婦而言,預防鐵缺乏癥的意義尤為重大。一旦發(fā)生貧血,輕則自身抵抗力減弱,極容易被各種疾病侵害,增加流產風險,重則誘發(fā)貧血性心臟病、心衰,甚至影響到胎兒身體及大腦神經發(fā)育,使胎兒行為認知能力受損。
正是由于不貧血不等于人體一定不缺鐵,只能說明鐵缺乏還沒有到達一定程度”,而鐵缺乏癥的廣泛性和隱蔽性,也將給我們學習、工作和生活帶來的嚴重后果,因此,專家建議,如果發(fā)現缺鐵癥狀,即使在沒有確診貧血時,也要及時補鐵,積極做好鐵缺乏預防措施。
那么,如何預防人體鐵缺乏呢?專家建議,除盡量食用富含鐵的食物之外,應遵循“安全、小量、長期”的原則,常規(guī)性、預防性的補充鐵劑。而在鐵劑的選擇上,目前專家普遍推薦武漢聯(lián)合藥業(yè)生產的瑞克生血寧片,其不僅能夠高效補充類血紅素鐵,而且能促進骨髓造血,平衡、調節(jié)與改善人體鐵代謝,全面改善貧血癥狀及血液理化指標,尤其是沒有傳統(tǒng)鐵劑常見的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和惡心、嘔吐、腹瀉、便秘等不良反應,是國家食藥監(jiān)局批準的有生殖毒理試驗與臨床實驗數據支持的補鐵補血安全用藥,特別適合孕婦、兒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服用。
- 分享到:
- 更多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