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天,孩兒臉,說變就變。前幾天天氣變暖,群里好幾個媽媽都說,寶寶脖子、背后和胸前都長了好多疹子,開始只有幾顆,后來都連成片了。
媽媽很擔心寶寶是不是濕疹,后來咨詢過醫(yī)生以后,才放下心來,原來,竟然是穿太多捂出來的痱子。
“春捂”要有度,捂錯了后果很嚴重
自古以來,就有“春捂秋凍,不生雜病”的說法,其中,“春捂”就是說春天天氣剛轉(zhuǎn)暖,乍暖還寒,氣溫變化很大,不要急于脫掉棉衣,否則一旦氣溫下降,就會難以適應,使身體抵抗力下降,如果病菌趁虛而入,還容易引發(fā)各種呼吸系統(tǒng)疾病和冬春季傳染病。
可是,“春捂”也要有度,絕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,如果捂錯了,反而會對寶寶不利:
1、容易著涼感冒
爸爸媽媽先要明白,“著涼感冒”,通常不是因為天氣冷造成的,而是在全身有汗、有水的情況下,吹了涼風,引起體溫突然降低導致的。
2、容易起痱子
小孩的皮膚屏障功能還比較差,角質(zhì)層薄,汗腺管道發(fā)育不夠成熟,在遇到高溫、潮濕、通風不好、出汗過多堵塞汗腺毛孔情況時,很容易長痱子。所以,雖然還是春天,也有很多寶寶因為穿太多而捂出一身痱子,就不足為奇了。
3、穿得太多,嚴重的還是捂熱綜合征
中國家長對孩子穿衣服似乎都有點強迫癥,總擔心孩子會冷到,認為小孩穿多點比較好。
可是,小孩的新陳代謝本來就很旺盛,如果穿得太多,孩子的身體限制在厚厚的衣服里,產(chǎn)生的熱量無法散發(fā),衣被里的溫度越來越高,孩子又小,熱的不行了也不會訴說和掙扎,長久的高溫會導致孩子高熱、脫水、缺氧、昏迷,甚至呼吸、循環(huán)衰竭,這也就是“捂熱綜合征”。
只要搜一下“捂熱綜合征”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相關(guān)的新聞事件是多么觸目驚心:
今年2月15日,從湖南省兒童醫(yī)院重癥醫(yī)學科傳來令人唏噓的消息:患“捂熱綜合征”、4個月大的益陽女孩朵朵由于病情過于危重,不幸離世。
據(jù)悉,這已是湖南省兒童醫(yī)院今年收治的第8例“捂熱綜合征”患兒。
醫(yī)生提醒,“捂熱綜合征”多見于1歲以內(nèi)的嬰兒,特別是新生兒,每年的11月到次年4月是發(fā)病高峰期,如果處理不及時,嬰兒可能出現(xiàn)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性損害,甚至導致嬰兒短時間內(nèi)死亡,病死率高達18-19%!
所以,家長一定要注意,不要把嬰兒穿得太多,包蓋得太緊、太嚴、太厚。
春季孩子感冒發(fā)燒也比較多,遇到發(fā)燒時,要注意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況,體溫高低不代表病情輕重,如果孩子精神狀態(tài)不好,就要及時就醫(yī)。
判斷冷暖摸頸背 給娃穿衣得三暖二涼
那么,究竟應該如何給孩子穿才合適呢?
很多家長都是根據(jù)孩子的手腳冷暖來決定孩子的穿著,實際上,手腳是神經(jīng)末梢,血液循環(huán)比較差,如果寶寶的手腳冰涼,不一定表示不夠暖和。
確定寶寶是冷是暖,可以摸寶寶的后頸和背心。如果感覺皮膚溫暖干燥,就表示寶寶穿得合適;如果潮濕有汗,就說明穿多了,要減衣服;如果感覺寒涼,就要加衣服。
幼兒代謝快,加上清醒的時候不斷運動,類似于成人干活狀態(tài),所以說,其實孩子比成人耐冷,平時穿衣服可以參考成人干活時或者爸爸的穿衣。因為老人代謝慢,容易冷,千萬不要根據(jù)老人的感覺給孩子穿衣服。
而所說的三暖二涼,則是指:
頭涼:寶寶身上散發(fā)的熱量,有很大一部分是由頭部散發(fā),如果捂得過熱,容易頭暈心煩。不太冷的時候,寶寶并不需要戴帽子,這樣更有利于寶寶保持神清氣爽。如果天氣比較冷,給寶寶戴上一頂帽子就可以了,不用把頭捂得嚴嚴實實的。
心胸涼:寶寶穿衣要上薄下厚,如果上身穿得過于厚重臃腫,會壓迫胸部,影響正常的呼吸和心臟功能,還容易造成心煩和內(nèi)熱。
腳暖:俗話說“寒從腳入”,腳底的神經(jīng)末梢非常豐富,也是對外界敏感的地方。在夏天,不少寶寶都是光著腳走路,天氣冷了,就要注意足部保暖,穿上小襪子了。
肚暖:如果寶寶腹部受寒,容易肚子痛、腹瀉。所以,要注意給寶寶的肚子保暖,晚上睡覺時,可以穿長一點的上衣,把上衣束進褲子里,以免小肚臍受涼。
背暖:保持寶寶的背部溫暖,可以預防疾病,減少感冒的發(fā)生。
名稱:嬰兒紫草膏
規(guī)格:25g
產(chǎn)品特點:
添加天然紫草精華,專為寶寶嬌嫩皮膚所調(diào)制,具有修護、滋潤肌膚的效果,能有效舒緩和修護寶寶因尿漬、奶漬、汗液等不良因素引起的肌膚癢癢不時等問題,令寶寶倍感舒適干爽。
使用方法:
取適量均勻涂抹于寶寶皮膚,輕輕按摩至完全吸收。
在線咨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