爸爸,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起著非比尋常的作用,父親和孩子的交往使孩子的各種心理機能在游戲中得以發(fā)展和提高。有了父親的關(guān)愛和支持,孩子在人際交往之路上會走得更遠。
在美國的《Parents》雜志中,爸爸被認為對孩子的一生有下列影響:
爸爸跟媽媽是不同的;
爸爸更愛與孩子玩鬧;
爸爸對孩子的推動作用更大;
爸爸使用的語言更復雜;
爸爸對孩子的約束更多;
爸爸使孩子更社會化,為他走進現(xiàn)實世界做準備;
爸爸介紹了男人在現(xiàn)實生活中的作用和行為;
爸爸能支持媽媽;
爸爸更會幫助孩子發(fā)揮潛能。
孩子的交往能力,受到個性特質(zhì)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。而爸爸的教育對孩子的個性發(fā)展起到了非比尋常的作用。
幫孩子形成積極的個性特質(zhì)
爸爸帶給孩子的品質(zhì)
現(xiàn)代社會,良好的女性特征得到社會的推崇,即會關(guān)心人、體貼人,善良、富有同情心;而良好的男性特征,即獨立、自主、堅強、果斷、自信、與人合作、有進取心等也是社會對人們的要求。
相對于媽媽而言,爸爸通常具有獨立、自信、自主、堅毅、勇敢、果斷、堅強、敢于冒險、勇于克服困難、富有進取心、富有合作精神、熱情、外向、開朗、大方、寬厚等個性特征。孩子在與爸爸的不斷交往、相互合作中,一方面接受影響并且不知不覺地學習、模仿爸爸的行為和個性;另一方面,爸爸也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要求孩子具有以上特征。而擁有獨立、自信、熱情、外向、寬厚等個性特質(zhì)的孩子,在與同伴交往中也更受大家的歡迎。
如果失去父愛
如果孩子在5歲前失去爸爸,對他的個性發(fā)展會非常不利。孩子年齡越小,影響越大。沒有爸爸的孩子會缺少克服困難的勇氣,更具有依賴性,缺乏自信和進取心;在人際交往中,與他人發(fā)生矛盾或沖突時,不能很好地調(diào)節(jié)和控制自己的情緒,易急躁沖動,影響與群體和同伴之間的關(guān)系。
促進孩子性別角色正常發(fā)展
在兒童性別角色發(fā)展中,父母都起著重要的作用。但是有研究顯示,爸爸對孩子性別角色發(fā)展的影響更大一些,尤其是對男孩。嬰兒期爸爸缺失,對孩子的性別角色發(fā)展不利。
爸爸與孩子的交往,有助于孩子對男性和女性角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、理解,并能以積極、靈活的態(tài)度與不同性別的人交往。研究表明,男孩在4歲前失去爸爸,會使他們的攻擊性減弱,在性別角色中傾向于女性化的表現(xiàn)——喜歡非身體性的、非競賽性的活動,如看書、看電視、聽故事、猜謎語等。女孩的性別角色發(fā)展也會受到爸爸的影響。如果女孩在5歲前失去爸爸,在青春期與男孩交往時往往會表現(xiàn)得焦慮、不確定、羞怯或者無所適從。
ღ ღ ღ
在家庭中,爸爸和媽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,從不同的側(cè)面影響著孩子的身心發(fā)展。研究認為,爸爸能幫助孩子從心理上與媽媽分離,教他們控制自己的沖動,學習各種規(guī)范和規(guī)則。
爸爸是孩子游戲的重要伙伴
與母愛不同
一般來講,媽媽們由于其女性的特點,往往更多地采用比較溫和的方式來和孩子交往,比如躺在床上和懷抱中的孩子交談,用手撫摸孩子,輕微地逗弄孩子。媽媽的愛多半是通過語言交談和身體接觸的方式來體現(xiàn)的,媽媽把更多時間花費在照料孩子生活上。
而爸爸更多的則是與孩子一起游戲。爸爸用觸覺、肢體運動的游戲把孩子高高地舉過頭頂,來回悠蕩,或從高處往下扔再接住。這些身體游戲動作幅度較大,也更為“刺激”,我們能從孩子的咯咯笑聲中感受到他歡快愉悅的心情。正是這種爸爸與孩子之間“瘋來瘋?cè)?rdquo;的游戲,在無形中滿足了孩子多方面心理發(fā)展的需要。
孩子的游戲伙伴
正是由于爸爸和寶寶之間獨特的游戲方式,許多孩子非常喜歡和爸爸玩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一個有趣的現(xiàn)象:在孩子成長的前3年內(nèi)與父母形成的關(guān)系是不同的,孩子在痛苦的時候,他更多地想到媽媽那兒去尋求安慰,而當孩子想玩時,則更多地會選擇爸爸。孩子在散步、游戲的時候,更愿意和爸爸在一起。
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在孩子20個月的時候,爸爸會替代媽媽成為孩子基本的游戲玩伴,寶寶對爸爸發(fā)起的社會交往游戲明顯地感興趣,反應積極。到2歲半時,爸爸則成為孩子更主要的游戲伙伴,孩子會很高興參與到爸爸所發(fā)起的游戲中,并表現(xiàn)出激動和親近爸爸的舉動。在自由選擇游戲?qū)ο蟮臅r候,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會把爸爸作為游戲伙伴來進行選擇,他能興奮、激動、投入、親近、合作而有興致地和爸爸一起游戲。
爸爸是孩子社交技能提高的重要源泉
擴大的交往圈子
爸爸參與孩子的教養(yǎng),并多與孩子交流溝通,可滿足孩子的社交需要,促進他社交技能的提高。媽媽由于家務負擔重、性格等原因,沒有爸爸那么多閑暇和機會與孩子交往。而隨著孩子長大,他的語言、運動等能力和獨立性、生活自理能力逐漸增強,與外界交往的需要也日益增多,他也不再滿足于以往的交往方式與圈子,而要求擴大交往范圍與內(nèi)容。
爸爸作為孩子重要的游戲伙伴,擴大了孩子的社交范圍,豐富了他的社交內(nèi)容,滿足了他的社交需要。同時,爸爸和孩子的交往使孩子掌握更多、更豐富的社交經(jīng)驗和更成熟的社交技能。當孩子在和爸爸的游戲中反應積極、活躍時,他在和同伴的交往中也較受歡迎。因為爸爸影響了他的交往態(tài)度,使他喜歡交往,在交往中更加積極、主動、自信、活躍。
平等的態(tài)度
爸爸在與孩子的交往游戲中,較多采用平等的形式和積極、鼓勵的態(tài)度,較少自上而下地直接教導,不會以居高臨下的態(tài)度指責孩子,這樣不易給孩子造成壓力。同時給了他更多的操縱、掌握交往過程的機會,這有助于孩子學會更多的社交技能,特別是如何注意、識別、正確理解他人的情感,學會運用、調(diào)整自己的行為反應,并且以此影響他人的行為。
ღ ღ ღ
在與孩子交往的過程中,爸爸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,因此,應注意:
要做孩子的好朋友,多和孩子玩游戲,利用有限的時間多和孩子溝通交流。多逗逗孩子,感受他的喜怒哀樂,讓孩子充分感受到爸爸的愛。
爸爸對孩子生長發(fā)育的年齡特點應當有所了解,切忌“瘋過了頭”。
寶寶的身體發(fā)育一般按照先頭部后四肢的順序,應該逐漸加強胳膊、腿的鍛煉,而不要和孩子玩動作幅度過大的游戲。對不滿1歲的孩子,可以讓他站立,扶住他的腋下,讓孩子輕輕地蹦跳,你輕輕地拋接;稍大些可練爬行、翻身、打滾和動作幅度較大的游戲。2-3歲,可與孩子玩跑、跳、追逐類的動作游戲。
很多媽媽對爸爸和男孩子之間的“瘋來瘋?cè)?rdquo;的游戲比較寬容,但對爸爸與女孩之間的游戲卻不以為然,“女孩子從小和爸爸瘋,長大成了瘋丫頭怎么辦?”
其實,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。在幼兒的早期發(fā)展中,孩子在與爸爸的交往和游戲中獲得的更多是心理敏感性的充分發(fā)展,也就是獲得感知、接收外在信息的能力的發(fā)展。所以,女孩子同樣需要在與爸爸的游戲中得到身體技能的鍛煉,也同樣需要更豐富的游戲方式。
在線咨詢